肩髎

时间:2020-04-01  阅读:30
  标准定位:肩髎穴在肩部,肩髃后方,当臂外展时,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。
  肩髎穴位于三角肌区,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。即屈臂外展时,肩峰外侧后端较深的凹陷中。
  肩髎穴位于肩峰突起之后下方,约肩髃穴后1寸凹陷处。

  取法:外展上臂,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肩髎穴。


  穴位解剖:肩髎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三角肌(后部)、小圆肌、大圆肌、背间肌。有旋肱后动脉肌支。分布着腋神经肌支。皮肤由腋神经发出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。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经束有旋肱前、后血管和腋神经。腋神经为臂丛后束的分支,与旋肱后动脉一起通过四边孔,在三角肌后缘中点,紧靠肱骨外科颈后面走行。
  功用:祛风湿,通经络
  主治病症:主要用于肩、臂疾患等:如肩胛肌痉挛或麻痹,肩重不举,肩周炎,中风偏瘫,臂痛,肩臂痛,上肢麻痹,上肢瘫痪,肩重不能举,荨麻疹,脑血管后遗症,胸膜炎,肋间神经痛等。
  刺灸法:直刺1~1.5寸,臂外展,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进针,深刺可透极泉,酸胀可扩散至整个关节腔,或可有麻电感向下扩散。
  向下斜刺2~3寸,退针至浅层,再依次向两旁斜刺,即“合谷刺”,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,或麻电感放散至手指。
  灸法: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艾炷灸或温针灸3~7壮,艾条灸5~15分钟。
<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