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罐技术

时间:2020-04-01  阅读:122
  拔罐技术,是以罐为工具,利用燃烧、抽吸、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,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,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,以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。
  一、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
  (一)常用器具
  玻璃罐、竹罐、陶罐和抽气罐等。
  (二)拔罐的方法
  火罐法

  (1)闪火法以持针器或血管钳夹住95%的乙醇桶球,一手持点火工具,一手持罐、罐口朝下、点燃后将火迅速深人内旋转一周退出,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。


闪火法/投火法

  特别提示: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;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;拔罐时要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;点燃乙醇棉球后,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,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肤。
  (2)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纸片,点燃后投入罐内,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。
  特别提示因罐内有燃烧物质,火球落下易烫伤皮肤,故只适宜身体侧面横拔。

  (3)贴棉法用1-2m大小乙醇棉片,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底,点燃后,将火罐迅速吸拔在选定部位上。


贴棉法/架火法

  特别提示:棉花浸乙醇不宜过多,以免烫伤皮肤。

  2.煮罐法此法一般使用竹罐,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,煮沸1-2分钟,用镊子夹住罐底,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,趁热按在皮肤上。所用药液,可根据病情决定。


抽气法

  3.抽气罐法将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,抽出空气,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。
  (三)拔罐的操作
  1.留罐又称坐罐,即拔罐后将火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-15分钟,然后将罐起下。

  适应证:此法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,是最常用的拔罐法。


留罐

  待别提示:在肌肉薄弱处拔罐或吸拔力较强时,留罐时间不宜过长。
  2.走罐又称推罐,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,将罐吸按于皮肤上,再以手握住罐底,稍倾斜罐体,向前后推拉,或做环形旋转运动,如此反复数次,至皮肤潮红、深红或起痧点为止。

  适应证: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滯之疼痛、外感风寒及较大范围疼痛等。


走罐

  特别提示:选用口径较大、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:施术部位应面积宽大、肌肉丰厚,如胸背、腰部、腹部、大腿等。
  3.闪罐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,又立即取下,如此反复操作,直至皮庆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,以皮肤潮红、充血或瘀血为度。
  适应证:感冒、皮肤麻木、面部病症等。
  特别提示:操作手法纯熟,动作轻、快、准;至少选择3个口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,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。
  (四)起罐方法
  起罐时,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,使空气进入罐内,顺势将罐取下。不可硬性上提或旋转提拔。
  二、禁忌证
  1.精神过于紧张、醉酒、过饥、过饱、过劳、抽搐不合作者。
  2.重度心脏病、呼吸衰竭、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、活动性肺结核、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、全身高度浮肿及恶性肿瘤患者。
  3.妊娠妇女、月经过多以及有出血性疾病者。
  4.皮肤有过敏、溃疡、水肿,以及局部有疝疾病(如脐疝、腹壁疝、腹股沟疝等)、静脉曲张、癌肿等。
  三、注意事项
  1.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,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。
  2.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,拔罐的吸附力度应视病情而定,身体强壮者力量可稍大,年老体弱者力量应小。
  3.在拔罐和留罐过程中注意保暖,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,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取罐,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,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,还可揉内关、合谷、太阳、足三里等穴。
  4.拔罐时应注意防火,勿灼伤或烫伤皮肤,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,水泡无需处理,仅敷以消毒纱布,防止擦破即可。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,涂以龙胆紫药水,或用消毒纱布包敷,以防感染。
< 返回